这个俱乐部特别喜欢做的事情,就是跟媒体紧密相关——这就是他们被称为“流量俱乐部”的一部分原因了。
但阿莫林这个表态真的挺让人担忧的。老实说,我对阿莫林的观察也算是比较细致和耐心的了——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,我依然无法正确的预测他“是不是能成为曼联的真命天子”。
因为的确就跟他自己说的一样,证明自己的能力“往往只需要一场比赛,然后是下一场”。足球教练这个工作说白了就是这样。
前面几天有朋友 @苏爽爽 的文章我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——阿莫林现在最大的问题,是“什么都想要”。这种场景并不难理解:你在被万千人信任和仰望的位置上,当然想做出一种真正的千秋功业,那么无论过程还是结果、无论宏观还是细节,都需要体体面面、完完整整的。
这就是阿莫林的困境,至少是某个阶段、某一时期的。当然,也许他现在已经不这么想了。
但我能确定的是,当媒体把流量的重点主要放在“三后卫到底是不是适合曼联”的时候,我们应该就能看出来事情不对了——这纯粹是一种狗拿耗子的反应。
试想假如球队能一直赢球,你哪怕是今天三后卫后天四后卫下周五后卫,再下一周两后卫,这又有什么关系呢?大家除了竖起大拇哥称赞主教练“有能”,还能说什么吗?
所以我坚决支持阿莫林说的“问题真的不在阵型方面“,至少现在这根本不是曼联的主要矛盾了,求求了。
在阿莱格里坚持三后卫之前,米兰在过去5年里只在不多的情况下使用过三后卫阵型——而且我相信米兰人心里都应该有这个概念:往往到了“再输球就要完逑了”的时候,我们曾经的功勋主教练皮奥利先生就会不慌不忙地拿出这个法宝。
然后往往效果是立竿见影的,至少可以让米兰摆脱“开场自带一球落后”的debuff,进入“正常球队“的行列,然后再依靠强力的边路优势(说白了就是双奥),拿到一个微小的比分胜利。
因为有了莫德里奇,以及更加厚实的中场中路的人选(米兰这个单线作战的赛季,中场中路的人手富裕到了可以double,简直就是奢侈),阿莱格里的思路是这样的——
球队落位很低的防守,然后把球交给莫德里奇,让他发起进攻——从边路发起,然后两翼快下,莫德里奇之外的两个中场加上中锋再快速上前包抄,齐活儿。
当然现在我们也能看到,这个战术不光是莫德里奇很重要,像齐克、福法纳这种冲击型中场,包括萨56、普利希奇这种边路的尖刀,甚至包括“历史最差中锋”圣地亚哥,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而且,通过这个思路,我们也能够理解阿莱格里为啥赛季初就放话,希望“齐克和福法纳人均10球”这个目标,因为理论上人家真的是场场有机会进球的,战术就是这么设计的呀。
当然了,现在来了更加高级的拉比奥,情况可能会复杂一点,但对米兰来说,明显是更加强大了。
这可以让米兰舒舒服服地在控球率往往不足对手一半的情况下,打出大概比对手高两倍的成功率。譬如对博洛尼亚这场胜利,就是典型的情况——
而本赛季其他胜场,比如对乌迪内斯或者莱切,那更是对手控球尚不及米兰的场次。所以比分就会比较大(甚至你会觉得很遗憾,因为圣地亚哥射门实在是太糟糕了),这不是很正常么?
说了这么多米兰,其实还是想说,像阿莱格里这个做法和思路,以及在米兰工作这几个月的成果,曼联是完全有可能也有机会复制的。这不是什么秘密,也不是什么无法破解的谜题。
但还是要说,阿莫林真的需要把许多基础的工作做足、做实——譬如上轮输布伦特福德,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,对面那么快的启动速度和反击套路,你把最慢的马奎放在中卫上,不是找死吗?
然后让最快的后卫约罗还在替补席上吃灰——这就是现在导致曼联经常输球的另外一个原因,阿莫林的所有“冒险的试验”,通常答案都会指向“错误”的结果。
类似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。我认为阿莫林比较担心的,就是在防守序列里后卫突然的连续犯错——譬如德利赫特对布伦特福德、以及卢克肖对曼城,这些情况都不是阿莫林能预计到的,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。
但,像阿莱格里来到米兰第一周,就要求球队务必要在一张长桌子上共同吃饭、以及球队必须在比赛日之前留宿米兰内洛基地,以及所有人务必在比赛日着统一服装出席,这些客观上让球员们(甚至不仅仅是球员,而是整个球队)彼此更加融入、更加信任、更加团结、更加专注的手段,阿莫林又用到了多少呢?
其实这都是很小的手段而已。但作为球队管理大师的阿莱格里,这方面的手段他还有许多许多……
所以我现在一点也不担心米兰,哪怕阿莱格里的战术看上去非常简单、而且可能非常容易被参破——这根本就不是三中卫或者几中卫的问题,而是这支球队能够赢得令人信服的胜利、并且能一直赢下来的问题。
阵型、战术、数据、甚至说辞、攻击、谎言,都不能让球队赢球。只有赢球,才能让球队一直赢球。
现在只能祝福阿莫林,能在这一波舆论风暴里再扛下去——桑德兰难道会比切尔西还难打?能过得了这一关,国家队比赛日回来了又是一条好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