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在曹县曹城街道王乐田村,笔直的村道绿意盎然,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,一幅幅绘有传统美德故事的文化墙,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美德。昔日“脏乱差”的村庄,如今已成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榜单上闪耀的名字。
“这些年,我们村庄变化非常大,可以说是‘一年一小步,五年一大步’。”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国感慨道,如今村里建起了文化公园,下水道、路灯、道路也全都翻新改造,硬件设施的提升为村庄发展注入坚实底气。而让王乐田村实现“村美、人富、产业兴”的关键,在于村里探索出一条“党建引领、产业赋能、文化浸润、生态塑形”的新路。
王乐田村始终将党的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核心引擎,构建“支部引领+多元共治”的乡村治理体系。村党支部联动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,广泛吸纳文化能人、致富带头人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。通过“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”的模式,将基层治理从“单向管理”转变为“共建共享”的新格局。
村里的事务繁杂,村干部们既是政策落地的“战斗员”,又是乡村发展的“指挥员”,还是邻里纠纷的“调解员”。在日常工作中,他们常态化排查矛盾隐患,而村民间因耕地、住宅边界划分不清引发的纠纷,是最常见的“挠头事”。
有两户村民,曾因宅基地边界起争执,甚至对簿公堂。王永国带着村干部多次上门走访,一边耐心倾听双方诉求,一边联合村里的老党员、乡贤等社会力量,摆事实、讲道理,最终解开了两家人的心结。
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乡”是村里化解矛盾的原则。无论是地头的寸土之争,还是宅基地界线纠纷,村干部们总能用接地气的办法,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,让邻里关系重归和睦,为乡村安宁稳稳托底。
走进村里的鑫淼服装加工厂,缝纫机的“嗡嗡”声不绝于耳,工人们正专注地赶制童装订单,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。
作为村里的共富工坊,该加工厂以演出服代加工为主业,年产值约20万元,为10余名村民铺就了“家门口就业”的幸福路,尤其让需照顾家庭的妇女实现了“赚钱顾家两不误”。
近年来,王乐田村紧抓“互联网+”机遇,围绕“党建+儿童汉服+电商”精准发力。从零星创业到产业集群,村党组织引导党员主动服务电商户,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。如今,村内儿童汉服加工企业达68家,网络店铺186家,覆盖淘宝、拼多多、抖音等主流平台,形成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销售全产业链,成为声名远扬的“儿童汉服制造专业村”。“一个网店带动一户、一户带动一街、一街带动一村”的发展模式,不仅激活了产业振兴动力,将“指尖经济”真正变成了“共富经济”,更吸引30余名大学生、3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,为乡村注入蓬勃朝气。
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和灵魂。王乐田村深挖历史文化资源,相继建成乡村记忆馆、乐田学庐、陇海战役支前指挥部旧址公园,扩建游乐园、亲水湖,打造出一批叫得响、有特色的文化景观,已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农村文化旅游示范村。
此外,村里建设了文化广场、科技文化长廊、百姓大舞台,成立了秧歌队、徒步队、舞蹈队等,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。同时,该村的婚俗也变了,嫁妆从原来的金银首饰变成了“淘宝店铺”,树立了文明新风尚。
从“脏乱差”到“绿富美”,从“矛盾多”到“人心齐”,王乐田村的蜕变有目共睹。“文明创建不是终点,而是新起点。我们要让文明新风一直吹拂这片沃土。”王永国说,接下来,他们打算把零散的企业集中起来,建立一个孵化园,让更多乡亲富起来,日子越过越有奔头。